9月22日,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服务大会举行。会上宣布正式启动“杭州AI+”场景开放示范工程及“场景机会、场景能力”两张清单征集工作,并计划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举办“AI超级交易所”活动,开展场景供需对接与创新产品路演。
据悉,“杭州AI+”场景开放示范工程将着力强化场景供需匹配与要素资源协同,促进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标杆示范场景。到2025年底,杭州市将面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场景不少于100个,促进首用首试的新技术新产品不少于50项,遴选“人工智能+”标杆示范场景不少于10个,构建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千行百业的发展态势。
同时,杭州在政策补贴、场景开放、创新空间、服务平台等4个领域推出系列举措,深入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创新空间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载体,目前,杭州已在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布局首批6个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集聚算力、数据、模型、开源等至少8类服务,形成资源、政策、服务等6张清单。
其中,余杭区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等龙头企业及200余家“AI+”企业,覆盖算力服务、数据处理、模型研发与场景应用全产业链,计划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大模型及高价值应用场景;临平区则以算力小镇为先行启动区,聚焦数算一体基础设施、芯片设计和“AI+”应用三大赛道,系统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孵化、综合服务与应用体验四大功能岛,先行启动区已集聚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百家,年营收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