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提到文明城市,人们总会想到整洁的主干道、繁华的商圈和窗口的微笑。这些“标准考场”固然重要,但一座城市的真正文明,是否仅此而已?

东莞,将用一场全域铺开的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给出新的答案。

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建设:一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升维|南方莞评

作为人口超千万、GDP过万亿的超大城市,东莞正面临着本外人口比例倒挂、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公共服务与文化需求多元等现实挑战。

这些结构性命题,迫使城市摆脱过去依赖增量扩张的物质主义路径,转而探索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涵式发展新模式。

在此背景下,文明工作必须从服务于评选的“创建”,升维为融入治理的“建设”,突破“点”与“线”的局限,向全域化、机制化、常态化的“面”铺展。

《东莞市全域文明建设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的发布,正是这一思路的系统落地。

行动方案从九大方面入手,拆解出21项具体任务,致力于将文明理念转化为城市长效发展的内在基因,让文明成为超大城市有机体中自然成长的生态,切实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建设:一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升维|南方莞评

全域文明,首先体现在治理时空的全覆盖。

空间层面,东莞的文明示范将不再局限于建成区的“精品路线”,而是向市辖区全域延伸。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商业中心到工业园区,从住宅小区到出租屋集群,建设标准将在全市范围内有序衔接。

时间层面,《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继续常态化推行,各类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将贯穿全年,文化浸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这背后,是城市治理资源均衡配置的决心,更是让文明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的庄重承诺。

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建设:一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升维|南方莞评

全域文明,更表现为治理领域的全维度。

行动方案提出的九大行动,涵盖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人居环境、卫生健康、育人育才、文化实力、基层治理、平安法治等各个领域,数十个职能部门将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

锚定和美宜居、崇德向善的总体目标,行动方案还将建设全域文明与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城市形象、建设文化强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承办十五运相关赛事等工作充分结合,实现各项重点任务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全域文明建设是抓手,也是契机,东莞将探索城市协同治理的创新路径,全面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建设:一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升维|南方莞评

全域文明,最终要落脚到多元主体的全参与。

针对外来人口众多的特殊市情,东莞将继续纵深推进“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让文明工作精准覆盖不同群体和生活空间。

与此同时,挖掘、引进、培育“合伙人”参与社区运营,吸纳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广泛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平台,实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履约行为“积分制”,发动广大市民针对不文明行为开展监督和劝导……

只有文明发展从政府主导的“独奏曲”演变为社会共鸣的“交响乐”,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建设:一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升维|南方莞评

全域,既是工作方法,也是普惠、包容、赋能的价值导向。

遍地开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文明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寻找2亿分之一”“城市之光”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有助于持续提升广大市民的家园意识和整体文明素质;鼓励“素人写作”,扶持各类新型文化业态,将会有更多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记录和创造城市文明。

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建设:一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升维|南方莞评

当文明从“窗口”走向“全域”,一座城市的温度与高度便有了新的标尺。东莞的探索,也许不会一蹴而就,但其价值,恰恰就在于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出的制度韧性与治理经验。

把文明融入治理,将治理做成文明。展望2027年,东莞将实现市容市貌更加整洁美丽、交通秩序更加便捷畅顺、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宜游、人文魅力更加释放彰显、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平安法治更加巩固发展。这不仅是对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系统回应,更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而厚重的“东莞注脚”。

策划:靳延明

文字:南方+记者 王颖

图片:黄政正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