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山集团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布局再落一子!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技术开发合同,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开发方面展开合作。受该消息影响,截至发稿,丰山集团今日涨停!

9月18日晚间,丰山集团(603810.SH)公告称,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达成合作意向,将在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研发、小试、中试等合作。近日,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合同书》,旨在合作完成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项目的技术开发。

合同含税经费总额为人民币200万元,甲方(丰山集团)按照分期支付的方式支付。合作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至2028年12月31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张强教授团队将负责该项目的开发。合同规定,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将归双方共同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让给第三方。

涨停!丰山集团牵手清华大学,200万研发钠电电解液与固态锂电电解质

公开资料显示,张强教授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面向能源存储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锂硫电池的原理和关键能源材料。提出了锂硫电池中的锂键化学、离子溶剂复合结构概念,并根据高能电池需求,研制出复合金属锂负极、碳硫复合正极等多种高性能能源材料,构筑了锂硫软包电池器件。这在储能相关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次合同的签署,旨在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科研资源与公司的产业优势,通过校企联合模式,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推动研发成果的落地及应用,进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丰山集团表示,“不过,该技术开发项目需经历一定研发周期,面临技术困难风险,能否达到预期技术指标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丰山集团主要以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业务。2020年后,公司业绩开始下滑,2023年和2024年更是连续2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规划聚焦传统农药业务升级与新能源材料布局双轮驱动。希望通过技术合作与产能释放,推动新能源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同时维持农药业务的行业领先地位。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1.39万元,扭亏为盈。其中,新能源收入同比增300%。

丰山集团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固态/半固态电池电解质及锂电材料展开。

公司除了与清华大学合作外,还与其他单位 合作。8月16日,丰山集团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其控股子公司丰山全诺的半固态电池电解液目前正与至少三家客户进入测试或合作开发阶段。同时,公司积极与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就新型电池、快充电池、半固态等领域进行交流或合作。其中,丰山全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水系电解液研究合作、基于纳米结构改进的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研究合作。

丰山全诺2025年7月成功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目前,丰山全诺已符合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供货资质标准。

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方面,丰山全诺为众钠能源钠电池电解液独家供应商,2024年采购量不低于2000吨,并建成10万吨产能线。在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方面,丰山全诺与国内头部电池厂及车企合作测试,实验室已推出两系列电解液配方。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