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济南9月14日电(程一林、于丽晨、李梦)9月13日上午,黄河口大闸蟹开捕仪式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举行,标志着2025年度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

  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一篓篓刚被捕捞上来的大闸蟹被初步分类,麻绳一捆一扎、追溯码一贴一放,不过眨眼功夫,一批批包装完善的冷链快递箱被送入物流车中,发往全国各地。

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抢“鲜”上市

  2025年黄河口大闸蟹开捕仪式上,黄河口蟹农展示大闸蟹。任小杰摄

  “现在正是品蟹的好时节,我们黄河口大闸蟹膏满黄肥、肉质鲜甜。”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泽介绍,“自从开售以来,订单不断,日发货量2000到3000斤,市场反响非常好。”

  近年来,垦利区大力推进大闸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坚持“绿色有机”,探索建立黄河口“生态养殖”新标准,通过成立产业提升专班,制定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大力推广“种草混养、良种优放、精准饲喂、增质节水”的精细化养殖模式。同时,制定苗种供应、技术服务、物资采集、品牌营销、技术培训“五统一”服务标准,护航大闸蟹产业挺进新赛道。

  “我们引营养丰富的黄河水入塘,种植水草培育天然饵料,再配合循环水、综合种养等新技术,真正做到了节水减排、生态优质。”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张瑞瑞说,“如今我们的大闸蟹平均规格从1.8两/只提升到3.5两/只,亩均产量从60斤提升到260斤左右,亩均效益超过1.5万元。”

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抢“鲜”上市

  9月13日,2025年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上新鲜出炉的大闸蟹。任小杰摄

  大闸蟹养殖的“智慧中枢”,在产业园的互联网大屏监测中心。在这里,工作人员正通过物联网探头实时查看蟹池情况。“我们每个池塘都有探头,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水质、生长环境、气象条件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员韩昊介绍。

  这种“数据赋能”的养殖模式,实现了大闸蟹全周期“智慧监管”。通过搭建物联网监管平台,实时监测水温、溶解氧等水质参数,使水位始终保持在50厘米至80厘米之间。打造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农业大数据中心,定时扫描水体中大闸蟹的数量、大小等关键指标,跟踪分析其生长状况、可食率和营养数据,为每一只成蟹贴上二维码专属标签,实现大闸蟹质量安全精细化监管。

  近年来,垦利区通过“提质量、强品牌、拓市场”,先后培育了惠泽、恒盛等20余家龙头企业及合作社,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化养殖面积达5万亩,品牌价值达31.93亿元,连续四届蝉联“中国十大名蟹”,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为进一步塑强品牌,垦利区连续8年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或开捕仪式,在全国一线城市及新加坡等地累计举办推介会、品鉴会80余场次,先后与多家国内头部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合作。

  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产出比例已达35%,带动300余农户、3000余人增收致富,周边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蟹农人均收入超过3.6万元。小毛蟹成了实实在在的“富民蟹”。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