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把科学工作停留在论文上面,而是要让它落地,走向全球的各个角落。不仅要越过高山大海,更要跨越科技与交流的鸿沟,最终打破全球健康不平衡,消除健康不平等。”在22日举行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健康: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如是说。
在这场以“创新引领健康之路:携手消除传染病,共筑全球健康防线”为主题的论坛上,张文宏分享了数个好消息。
其一,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团队在中国结核病高发地区的实践成果:通过优化治疗方案,结核病短程治疗费用可降低90%以上,并实现80%以上的耐多药结核病治愈率;团队研发的舌拭子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以低于1美元/人的成本在每千人中筛查出5至6名结核病患者,让结核病的早发现、早干预在欠发达地区不再受限于技术条件。
其二,在结核病治疗创新上,他的团队聚焦“提升效率、降低负担、覆盖全场景”,在药物敏感结核、耐药结核及潜伏结核感染预防三大方向均取得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治疗效率与患者依从性。其中,中国原创的TB-TRUST全口服短程方案已交出亮眼答卷:其无复发成功率达80%以上,疗程缩短至6—9个月;全疗程成本仅3—5万元,且全部采用国产药物——这意味着,即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实现“用得上、用得起”。而针对更棘手的泛耐药结核,团队研发的TB-TRUST-plus方案,成为首个中国原创的泛耐药结核短程方案:6—9个月疗程治愈率也高达近80%,打破了泛耐药结核“难治、无方”的困境。
他呼吁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既前瞻又普惠的科技创新,在全球协作共抗耐药结核病领域,为全球防治带来新的机遇。
论坛还举行了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GHII)启动及核心团队聘任仪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指出,全球健康面临公共卫生、营养健康及资源分配不均等共同挑战,上海将支持上海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汇聚国际顶尖人才与企业,强化与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及生物医药企业的协同,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生态,助力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球健康治理体系。
作为中国首家以全球健康为使命的新型研发转化机构,研究院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起成立,聚焦结核病、疟疾、妇女儿童健康等重要问题,旨在把“实验室里的创新”转化为“中低收入国家用得起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全球健康公平,守护人类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