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财报翻译官)

山西JM最新财报显示了一个奇怪现象:公司净利润10.14亿元,同比下滑近一半,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却高达33.27亿元,同比增长79%。$山西焦煤(000983)

险资重仓,人形机器人概念加身,还有谁?

利润与现金流出现如此巨大的“剪刀差”,让人不禁好奇:这家传统煤企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账上货币资金高达127.69亿元,存货同比增加8%至26.15亿元,短期借款为18.26亿元。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战略转型的大布局。

财务谜题:利润下滑,现金反增

表面看,山煤业绩似乎不尽人意。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48.44%,主营收入下降16.3%。

但懂行的人会注意到另一个关键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79%。这表明公司通过销售商品实际收到的现金非常充裕,生产经营的本质是健康的。

这种利润与现金流的背离,往往意味着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期。

智能转型:押注矿山机器人

答案藏在公司9月15日的一则消息中:山煤与三家科技企业签署了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研发协议。

这次合作目标明确:开发煤矿井下具身智能机器人,推动煤矿作业无人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减人增效、增安提效”。

合作方来头不小。山西科达自控是北交所“智慧矿山第一股”,杭州宇树科技则是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超60%的领军企业。

政策东风:智能化改造正当其时,山煤的布局正踩在政策风口上。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明确提出,2025年前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率不低于30%。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也提出目标,到“十四五”末,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井下重点岗位实现机器人作业。

这意味着,矿山机器人应用正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山煤作为行业龙头,精准把握了这一趋势。

技术突破:机器人改变传统采煤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存在瓦斯爆炸、塌方等危险。传统采煤方式风险高、效率有限。

矿山机器人能够胜任高危、复杂、重复性作业,是目前机器人落地最快的B端场景之一。

例如,数字孪生驱动的掘进机器人决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的避障策略,建立智能运动控制模型。

这些技术让机器人更智能、高效地完成危险工作,把矿工从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

财务布局:现金充沛支撑转型

回看山煤的财报,那些看似矛盾的数字就有了合理解释。

公司货币资金高达127.69亿元,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提供了充足资金。存货增加可能是在为后续生产做准备。

短期借款18.26亿元相对货币资金规模来说并不高,显示公司财务结构稳健。

这些财务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公司向智能化、无人化矿山转型的战略决心。

投资视角: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

对投资者来说,需要判断山煤转型的成功概率和未来价值。

短期来看,科技投入可能会影响利润表现,这也是2025年中报净利润下滑的可能原因之一。

但长期来看,智能化转型有望带来三方面收益: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开辟新的技术服务收入来源。

矿山机器人不仅能完成瓦斯巡检、设备搬运等高危作业,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智能协同控制的掘进机器人系统已在大断面巷道运行近10个月,日进尺突破50米。

这些效益最终会体现在公司财报上,只是需要时间。

山煤的财报初看令人失望,细看却充满希望。

传统煤炭业务仍在稳定产生现金流,为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智能矿山机器人的布局,代表着未来的增长潜力。

在能源行业智能化大潮中,传统企业要么被颠覆,要么自我革新。山煤选择了后者,这种勇气值得认可。

对投资者而言,需要的是耐心和眼光。短期股价可能受利润下滑影响,但长期价值往往属于那些敢于转型、布局未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