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包头稀土高新区教育局)

【智·享】教师与家长如何实现“双向奔赴”?不妨试试“家长驿站”

把交流与沟通变成日常,把倾听与共商变成常态。

作者 | 王 剑

班级管理对于大多数班主任老师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着教师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力。其中,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育人的关键环节,也是对班主任老师的最大考验,如何实现学校、教师、家长的“同向而行”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其中,家长和老师的“双向奔赴”如同飞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当前,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与深刻的心理转型,通过班主任这个关键纽带构建和谐、高效的协同育人局面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掌握科学的家校沟通艺术,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托举学生迈向美好的未来,在工作实践中不妨尝试在班级中设立“家长驿站”,搭建老师与家长沟通平台,把交流与沟通变成日常,把倾听与共商变成常态。

1

教师与家长的“双向奔赴”

在班级中设立“家长驿站”,旨在让老师和家长形成有效的协同,达成理念的共识。一直以来家校关系中存在的“教师命令,家长执行”、“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单向、被动模式,可以通过“家长驿站”这个平台,主动引领家长共同树立协同育人新理念。比如让班主任和家长成为“伙伴关系”,让家长认识到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在交流中,班主任老师要多用“我们”、“咱们孩子”,少用“你”和“你们家长”,从语言上引领家长形成育人共同体意识,老师和家长双方是平等、尊重、互信的合作关系。在“家长驿站”,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不能只是向家庭传递学校或者学生的信息,更是需要多倾听家长诉求、汲取家庭教育智慧、了解学生另一面,家长和老师相互学习,双向赋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协同的目的不是仅限于解决眼前问题或者达成某一个具体目标,更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规划,如生涯教育、品格塑造、心理健康等。

2

家长驿站可以干什么

设立“家长驿站”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沟通壁垒,建立畅通、多元、便捷的沟通渠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可以组织家长分享家庭经验、学生成果展示、开展亲子互动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座谈交流等,丰富内容形成。可以通过“家长驿站”针对性进行个别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成长环境,邀请家长到校面对面沟通,感受校园氛围,除班主任外还可以搭建与科任老师面对面沟通的环境,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理解孩子。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班级“家长驿站”群,发布班级动态、活动照片、优秀作品等,让家长直观了解孩子在校生活,留存成长记忆。

在“家长驿站”中,班主任老师还可以通过专业知识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把老师对学生的观察、对教育的理解、提出的建议经常和家长沟通,充分体现班主任老师管理专业能力,得到家长的信服和支持,这样就更有利于协同发力。

“家长驿站”除了可以安排集体活动,还可以用于个别学生、个别家庭即时、点对点的紧急或重要事务沟通,体现出个性化关怀。在沟通中,班主任老师充分利用“家长驿站”的个性化平台,结合个别情况,单独沟通解决。面对问题,可以向家长陈述客观事实,邀请涉及到的科任老师一起参与,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同时也一起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不仅要认识问题,更要看到孩子的优点,激发家长的责任感和信心。

通过在“驿站”的单独交流,班主任老师要肯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引导他们看到孩子除成绩外的其他优点,还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缓解焦虑,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3

突破以学校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

搭建起沟通的平台是基础,充实而有价值的交流内容才是重点。建立“家长驿站”更考验的是班主任如何设计好协同育人的内容,解决好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也收获了成长的果实。学业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老师可以在“家长驿站”定期向家长反馈学业总体情况,并提供具体的家庭辅导建议等,而非简单传达分数,还可以和家长共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的方法技巧,“家长驿站”的私密性和个性化优势就显现出来。

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老师和家长同向发力,其路漫漫,更为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时代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形式。“家长驿站”不妨是一个新的尝试,作为班主任而言,怀有一份真诚、一份智慧、一份坚持,主动伸出合作之手,搭建沟通平台,倾听家长心声,把学校教育的“专业性”与家庭教育的“生活性”充分融合,汇聚成全面而有力的育人力量,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提供最肥沃的土壤和最灿烂的阳光。

作者系河北衡水中学教师

来源:中国教师报